new/delete用法详解
文章目录
new运算符
-
开辟单变量地址空间
使用new运算符时必须已知数据类型,new运算符会向系统堆区申请足够的存储空间,如果申请成功,就返回该内存块的首地址,如果申请不成功,则返回零值。
new运算符返回的是一个指向所分配类型变量(对象)的指针。对所创建的变量或对象,都是通过该指针来间接操作的,而动态创建的对象本身没有标识符名。
一般使用格式:
格式1:指针变量名=new 类型标识符; 格式2:指针变量名=new 类型标识符(初始值); 格式3:指针变量名=new 类型标识符 [内存单元个数];
说明:格式1和格式2都是申请分配某一数据类型所占字节数的内存空间;但是格式2在内存分配成功后,同时将一初值存放到该内存单元中;而格式3可同时分配若干个内存单元,相当于形成一个动态数组。例如:
new int; //开辟一个存放整数的存储空间,返回一个指向该存储空间的地址。int *a = new int 即为将一个int类型的地址赋值给整型指针a int *a = new int(5) 作用同上,但是同时将整数空间赋值为5
-
开辟数组空间
对于数组进行动态分配的格式为:
指针变量名=new 类型名[下标表达式];
请注意“下标表达式”不必是常量表达式,即它的值不必在编译时确定,可以在运行时确定。
一维: int *a = new int[100]; //开辟一个大小为100的整型数组空间 二维: int **a = new int[5][6] 三维及其以上:依此类推.
delete运算符
-
删除单变量地址空间
int *a = new int; delete a; //释放单个int的空间
-
删除数组空间
int *a = new int[5]; delete []a; //释放int数组空间 delete []的方括号中不需要填数组元素数,系统自知。即使写了,编译器也忽略。
如果delete语句中少了方括号,因编译器认为该指针是指向数组第一个元素的指针,会产生回收不彻底的问题(只回收了第一个元素所占空间),加了方括号后就转化为指向数组的指针,回收整个数组。
new的返回值
我们都知道,使用 malloc/calloc 等分配内存的函数时,一定要检查其返回值是否为“空指针”(亦即检查分配内存的操作是否成功),这是良好的编程习惯,也是编写可靠程序所必需的。但是,如果你简单地把这一招应用到 new 上,那可就不一定正确了。我经常看到类似这样的代码:
int* p = new int[SIZE];
if ( p == 0 ) // 检查 p 是否空指针
return -1;
其实,这里的 if ( p == 0 ) 完全是没啥意义的。C++ 里,如果 new 分配内存失败,默认是抛出异常的。所以,如果分配成功,p == 0 就绝对不会成立;而如果分配失败了,也不会执行 if ( p == 0 ),因为分配失败时,new 就会抛出异常跳过后面的代码。如果你想检查 new 是否成功,应该捕捉异常:
try {
int* p = new int[SIZE];
// 其它代码
} catch ( const bad_alloc& e ) {
return -1;
}
当然,标准 C++ 亦提供了一个方法来抑制 new 抛出异常,而返回空指针:
|
|
文章作者 Forz
上次更新 2017-06-24